登录/注册/ /English
中国农药协会
loading...

当前位置:>>>>农技植保

玉米秸秆还田,为啥还要撒尿素?玉米进入乳熟期产量能翻倍?今天终于明白了!
责任编辑:李晓丹 来源:三农大喇叭 日期:2023-09-27

又到玉米的收获季节,玉米秸秆还田已逐步被农民朋友所接受,但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,应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,甚至产生负效应,部分田块出现小麦出苗率低、苗黄、苗弱甚至死苗现象。


经分析,主要原因是碳氮比失调、秸秆粉碎过粗、土壤过松,生产上应加以防范。


防碳氮比失调

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,需要一定的氮素,易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现象。


玉米秸秆碳氮比为65~85∶1,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∶1,秸秆还田后土壤中若氮素不足,微生物会与作物争夺氮素,麦苗就会缺氮而黄化、瘦弱,生长不良。


解决方法: 秸秆粉碎后,可在秸秆表面每亩撒施碳酸氢铵50千克或尿素20千克,然后再行耕翻。


防秸秆粉碎过粗
秸秆粉碎后,一定要用重型圆盘耙耙两遍,以进一步切碎秸秆和根茬,耙后要及时深翻和压盖,以碎土保墒,使秸秆、肥料与土壤混合,并分布在3-10厘米的土层中。要做到不漏翻、覆盖严密,以免养分散失。


耕后要耙平,以利于播种。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,长度大于10厘米,不利于耕翻,影响播种。


耕翻深度要合理
玉米秸秆还田时,一般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,并耙平压实。同时还应注意本田秸秆还本田,不要将本田的秸秆还到其他田。


秸秆还田后,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,会降低土壤含水量。因此,要及时浇水,以加速土壤沉实,促使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,防止架空。


秸秆还田数量要根据水源和耕作条件而定,原则上应保证当年还田秸秆充分腐烂,不影响下茬耕作,每亩还田秸秆以300~400公斤为宜,过多会危害下茬小麦根系的生长。



防病虫害传播

玉米秸秆还田时要选用生长良好的秸秆,不要把有病虫害的玉米秸秆还田,以免病虫害蔓延和传播。


特别提醒: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,否则翌年夏季若种植玉米易发生病害。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入农田。


玉米进入乳熟期,保护好这几片叶,产量能增加20%至30%


当下玉米进入乳熟期,不仅是玉米籽粒形成最关键的时期,也是玉米产量形成最关键的一个时期,据试验,做好玉米乳熟期的管理,产量能增加20~30%,增产非常显著。

细心的人会发现,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,玉米叶片大约在16~24片之间,普通中晚熟玉米都有18片叶左右。我们还发现,玉米穗就长在这些叶片中间的某一个茎节上,有的稍高一些,有的稍低一些,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,托着果穗的那一片叶和果穗以上、以下各有一片叶,这3片叶是最长、最宽、最厚的,我们称这三片叶为"棒三叶“。就这3片叶就影响玉米产量的24%还多,这是为什么呢?


棒三叶 5大特性


(1)玉米的“棒三叶”是玉米叶片中叶片面积最大的3片叶。
(2)玉米的“棒三叶”是玉米叶片中光合作用最强的3片叶。
(3)玉米的“棒三叶”是玉米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最高的3片叶。
(4)玉米的“棒三叶”是为玉米果穗运送养分最多的3片叶。
(5)玉米的“棒三叶”是玉米叶片中功能期最长的3片叶,一直到玉米果穗灌浆成熟都在玉米果穗输送养分。
因此,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玉米的“棒三叶”,不能损毁玉米的“棒三叶”,一旦损坏,对于的产量会有很大的影响。当然,玉米的其它叶片也很重要,没有特殊情况不要损伤或人为去除玉米叶片。关于玉米“棒三叶”有朋友问:“如果有两个果穗应该如何确定棒三叶呢”,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按照上部的果穗来算。


一、乳熟期主要特点
玉米乳熟期是指玉米籽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,用手指甲掐籽粒,都会有乳白色的物质流出,因此,把这一时期形象地称为乳熟期,玉米乳熟期是玉米籽粒形成的时期,一般需要经历20天左右,此时,叶片光合作用能力最强,合成的大量有机物不断地向籽粒内输送,糖分不断转化为糊精,最后转化为淀粉,沉积在玉米籽粒的顶端,直到乳线结束,因此,保护好叶片,延长叶片的光合作用时间,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,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保障。

二、管理重点
玉米进入乳熟期后,管理的重点就是保护好叶片,玉米进入乳熟期后,由于降雨频繁,田间通风透光差,为各种病害的发生创造了条件,其中,发生最普遍,危害最严重,防治最困难的病害就是玉米大小斑病和玉米锈病,这几种病害,对叶片的危害非常严重,病菌传播蔓延速度非常快,可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叶片干枯。严重影响玉米籽粒的灌浆。据试验,一般可减产20%到30%,而且明显降低玉米品质

三、管理措施
对于大小斑病、锈病发生严重的地块,在玉米乳熟期,可用99%磷酸二氢钾200克+40%戊唑醇.丙硫菌唑悬浮剂30~40毫升或18.7%丙环.嘧菌酯悬乳剂70毫升,用植保无人机进行喷雾防治,可有效预防玉米大小斑病、锈病的发生和蔓延,补充叶面营养,有效保护中上部叶片,延长灌浆时间,显著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。

相关信息
Baidu
map